找到相关内容64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供袈裟的殊胜功德

    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

    海涛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32094518.html
  • 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把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言,那就是广大佛教徒耳熟能详的上座部佛教的“三十七道品”和大乘佛教的“六波罗蜜”。虽然,“三十七道品”和“六波罗蜜”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博大的宏旨。然而,我们要看到,其中也包含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实际操作并遵循其要求而予以落实于朝夕之间、言行之中的丰富的内容。  三十七道品中,四念处规范了佛子们的人生价值观,身、受、心、法四念处,使我们众生对有情自身...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952175.html
  • “根”在佛教中的意义

    一、异部宗轮论、成实论卷四、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本](参阅‘五根有四事增上’)  (二)指五无漏根。此五者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称五根。为三十七道品中之第四科。即...烦恼等之作用,故称为根。此外,止观辅行传弘决(会本)卷七之一举出,修行之人虽善芽微发,然根犹未生,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此五法皆称为根。  五根与三十七道品中第五科之五力同体,五力乃显示五根行破惑增上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864913.html
  • 有关唐代“俗讲”的两份资料

    可能是“七八行”,而脱一“八”字,也可能是“七支”之误。所谓“七八行”,即七觉支、八正道之略称。“七觉支”,梵文为 Saptabodh-yanlga ,为佛教修行法门“三十七道品”之一类,亦称“七觉分”...、“不观听歌舞”,及“过午不食”三戒。从此段文意分析,在讲解“七八行”,即讲解佛教的“三十七道品”之后,接着讲“八戒”,是合乎逻辑和佛教理论的。因为佛教“戒”、“定”“慧”之“三学”,“戒”是为了“定...

    田青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295106.html
  • 佛教禅定

    没有禅定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能说禅定不重要吗?   · 纲目重复的原由   为何在三十七道品和六度内,有这么多错综复杂的条目(有些和禅定有关,有些是属于智慧方面)?在不同的分类里,这些条目也常常被重复列出。为何佛陀要教示这么多?这就得透过禅修来获致解答了。   三十七道品中不同类组的各条目可以用四种禅定阶段来区分:   五根:属于闻慧和思慧的层次。   五力指的就是“奢摩他”(定力...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65886954.html
  •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

    等最古的偈文,以及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法数名目(注2)。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构成三十七道品的主要部分,三十七道品本身则指谓追求智慧而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不论是八正道或三十七道品,都可看成属于四圣谛之中的第四谛,亦即道谛。三法印或三相在南传佛教的巴利文圣典,指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与一切皆苦,可以看成四圣谛之中的第一谛亦即...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3941023.html
  • 阿罗汉的足迹(二)

    修行中,“自然信”是不足够的。  “修习信”则是准备了种子发育的温床,换言之,就是在修习当中,例如吸入、呼出的“业处”练习功课上,来吸取巨大的能量。  在“三十七道品”中,这种“修习信”才称为“信根”...精进,就是“修习精进”,这种精进在“三十七道品”中,称为“精进根”。它代表在“业处”修行功课上懈怠的消除,以及热情、能量的出现。心强力安住在对象上会产生快感。因此,安立“修习精进”以及逐步的开展工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142069.html
  • 苦行与无益苦行略论

    、慧力、念力、定力和精进力。因此属于解脱道“三十七道品”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印度,也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相当多的外道--特别是那些以人天乘善法...之严酷程度远远地超过了佛教解脱道行者所倡导的苦行!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外道的苦行不仅没有解脱道正见作为思想基础,其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圆满“三十七道品”,而是企图通过苦行来换取五欲...

    云海天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040097.html
  • 试论《大智度论》中菩萨般若与声闻般若

    修学佛法的终极目标,不外是生死的解脱。然,从生死流转而趣入涅槃还灭的道谛,不论是菩萨的六波罗蜜行或是声闻的三十七道品中,直接悟入诸法实相而能勘破无明爱结、永断生死之流的,不外是般若(智慧)的成就[13]...而得解脱。对“苦”、“集”的如实智是以道谛为修习内容。道谛中总贯有三十七道品,而主要的是八正道。再从八正道的归纳则不外乎──戒、定、慧的内容。在三学中,能助益烦恼的调伏或直接断除,那是定与慧的双运,...

    释印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0.html
  • 四阿含经之研究(1)

    ,识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已。  “知”于四谛者何?四谛中的“道谛”,为“三十七道品”,最为重要。这其中是:“我法中种种法充满其中。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直行” (增:...常的存在主义,只要有众生,就有佛法常住护持。这五法,要以法门最为主要,亦即三十七道品是。  三十七道品的中心,是八真直行,也就是八正道:“正见生正志、正志生正语、正语生正业、正业生正命、正命生正方便、...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0855312.html